提醒丨空口吞药,28岁小伙胃部被腐蚀!服药用水的这些讲究你得知道!
吃完药,喝口水,对于不少人来说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规动作。可是,生活里也有些人,在吃药的时候为了方便,选择直接吞食,殊不知对于某些特定的药物来说,危害可是可怕的。
今年28岁“豪爽”的宫先生就这样吃出了问题。
3月16日,宫先生在药店购买了四环素胶囊,离开药店前,店员还和宫先生说服用该药,必须要喝水,不然会容易引起腐蚀胃部等危险,但是因为是晚上,身体不舒服的宫先生直接吞服药物后,立马躺在床上休息了。
一阵剧烈咳嗽后,伴随着血丝,服用的药物胶囊外壳也被咳出……
3月17日一大早,宫先生立即赶到义乌某医院消化中心就诊,发现胃部已发生腐蚀,形成一巨大溃疡,足足占官腔一周,还有少许渗血。
宫先生的胃镜成像照片
为什么吃药不喝水会腐蚀胃部呢?
义乌某医院消化中心主任王志勇提醒,吃药时,仅喝两三口水的服药方式是不正确的。有时候,喝水少了不仅影响药效,还会给身体带来疾病风险。
像是有些对食道会有刺激的药物,如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仑膦酸钠等,应该用一满杯白水送服,并且在服药后至少30分钟之内避免躺卧,以免造成食管炎、食管溃疡或食管糜烂等;
另外如果感冒发烧服用了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或是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风险的药物、胶囊类药物、传统中药颗粒剂这些药物的时候,也要记得多喝水。
当然,也有服用药物后少喝水的情况,像是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缓解腹泻的药物、中药糖浆剂等,就要少喝水。
吃药可不是吃下去就行,
不仅选药需要注意
用水也是一个大问题,
那么服药用水到底有哪些注意事项?
我们平日里该如何服药呢?
小编为你整理如下:
选什么水?
01
矿泉水不宜送服药物和煎药
近年来,矿泉水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了,许多家庭都有桶装的矿泉水,但对于送服药物和煎药来说,矿泉水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例如钙、镁、铁、锌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它们对药物发挥药效有一定的影响,有时反而会使药效降低。例如多价金属阳离子可使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的抗菌作用减弱,甚至使强心苷类药物毒性增加。
熬中药时更不能用矿泉水,首先,绝大多数矿泉水属微碱性,可能与酸性中药发生反应;其次,常温下矿泉水中钙、镁呈离子状态,极易被人体吸收,但是熬药煮沸时钙、镁离子易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析出,这样既丢失了钙、镁等微量元素,又可能与中药里的其它成分生成沉淀物。因此,煎煮中药和服用用水送服的药物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有矿物质和金属离子的水。
提醒:除了尽量别使用矿泉水之外,也不要选用茶水、果汁、牛奶等送服药物,避免与药物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譬如: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富含果酸,很容易与有些药物发生反应,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一些抗菌类药物(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等)与牛奶合用,就会与牛奶中的钙反应形成不溶性螯合物,降低抗菌作用,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
02
普通胶囊剂、含有消化酶类等药物用热水服药有损药效
有些人喜欢用50-6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服药,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适宜用热水送服,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
普通胶囊剂不能用热水送服,这是因为热水送服会使胶囊快速溶化,胶囊外皮极易黏在喉咙或食道里,从而减弱或失去胶囊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服用胶囊的时候,以凉开水或温开水为宜。
另外,有些药物遇热容易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这些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助消化类
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类。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导致作用失效。
活疫苗
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服用时应当用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含活性菌类
酪酸梭菌活菌散(宝乐安)、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爽舒宝)、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整肠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儿童益生菌冲剂(合生元)等均含有用于防病治病的活性菌。遇热后活性菌会被破坏。
维生素类
如维生素C、 B1、B2等药物,受热后容易被氧化破坏而失效。
此外,我们常用的止咳糖浆,如果用热水服用,糖浆黏稠度会降低,不能在咽喉部形成保护膜,进而影响疗效。很多抗菌药物,对热不稳定,也最好不要用热水冲服。
对于绝大多数药物来说,还是用温开水送服最安全,千万不要图一时方便而因小失大,造成用药的安全隐患。
喝多少水?
01
用水量因药而异
治疗疾病时,口服给药最为常见,口服药有多种剂型,根据剂型的不同送服时需要的水量也不尽相同。
如前文案例中的宫先生所做,不喝水直接将药片干吞下去,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因为食道粘膜没打开,直接与药片接触会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1、通常情况下
用水太多或者太少都不适宜药物起作用,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一般的口服剂型,如大部分片剂,中药颗粒剂,用150毫升左右的水送服即可。胶囊剂饮水量应不少于300毫升,以保证药物确实被送达胃部,防止胶囊遇水变软变黏,附着在食道壁上。口服泡腾片,须加水膨胀溶解后服用,尤其是儿童服用时,以防药片在喉部遇水膨胀堵塞气道,造成窒息。
2、有些口服药物不宜用水或用少量水送服
保护胃黏膜的混悬剂:如蒙脱石散(思密达)、硫糖铝等,服用这类药物时,如果喝水多会造成药物稀释,使覆盖在受损胃黏膜上的药物颗粒减少,保护膜变薄,从而失去治疗作用。因此,服这类药时不宜多喝水,服药后半小时内也不要喝水。
止咳糖浆:喝过多的水,会把咽部药物的有效成分冲掉,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影响药效发挥。如果觉得口干,应在服药半小时后再喝水。润喉片也应少用水,因为饮水过多,可减弱其润喉作用和对咽喉部黏膜的保护作用。
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舌下含服药物,需要含在舌下以迅速起效,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通过舌下含服由舌下静脉直接迅速吸收,应避免同时饮水,以免影响药效。
3、有些口服药物服用时需要大量饮水
除一般药品外,服用某些特殊药品时的饮水量还是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如服用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时,由于其代谢产物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道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痛等症状,故要求在服药时每天至少饮水1500毫升。
抗菌药
常用抗菌药都要多喝水,抗菌药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有些药还会从尿液里析出、形成结晶 ,如诺氟沙星(氟哌酸)、左氧氟沙星等,大剂量使用此类药物或尿pH值在7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引起腰痛、血尿、蛋白尿,严重时结晶可阻塞尿路使尿液无法排出。因此在服药期间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200ml以上,同时避免与有尿碱化作用的药物(如碳酸氢钠)同时使用。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对肾的毒性大,浓度越高对肾小管的损害越大,故宜多喝水以稀释并加速药物排泄。
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由于可以导致药物结晶性肾衰,因此服药期间宜多饮水,尤其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肾功能的衰退,宜减少药物用量。
解热镇痛药
感冒时服用解热镇痛药时,饮水量应大一些,每天尿量应该不低于1.5升,发高烧或暑天时更应注意。
抗痛风药
服用抗痛风药如别嘌醇、苯溴马隆等,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保证饮水量不少于2L,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同时应碱化尿液,以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在泌尿道形成结石。
双磷酸盐
如阿仑膦酸钠、氯膦酸二钠等,双磷酸盐在治疗高钙血症时,可致电解质紊乱和水丢失,故应注意补充体液,使每日尿量达2000ml以上。同时双磷酸盐对食管有刺激性,须用200ml水送服,同时在服药后不宜立即平卧,并保持上身直立30min。
用药服药,除按医嘱服药外,还要注意服药用水的一些“讲究”,才能更好的发挥药效,使治疗效果最佳化。
END
文章整合自“科普中国”“胸科药师”“太原市太航医院”